12月7日晚间,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环境”,000826.SZ)公告披露,其拟向启迪控股定增不超过25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更早之前,启迪环境的股东方通过股权转让,引入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建投”)。如今,这家昔日的“清华系”企业,已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无实控人状态
启迪环境之前背靠清华大学旗下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华控股”),而在校企改革大背景下,清华控股一直在谋划相关股权转让。
2020年12月1日,启迪环境公告称,清华控股于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启迪控股(启迪环境间接控股股东)1.08亿股股份,占启迪控股总股本的14.84%。
该公告显示,11月5日,清华控股就股权转让事宜同受让方合肥建投签订《产权交易合同》。目前启迪控股已完成股权转让相关工商登记手续,股权交割已全部完成。
本次交易完成后,清华控股和合肥建投分别持有启迪控股股份2.18亿股和1.08亿股,占总股本的30.08%和14.84%,清华控股不再是启迪控股的控股股东,启迪环境变更为无实控人状态。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处于无实控人状态的上市公司,相对发生大股东独断专行的可能性会小一些,董事会内无人能一锤定音,这样的公司决策过程更能发挥各股东的作用,单独股东损公肥私的行为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不过该分析人士还指出,无实控人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控制上市公司,易引起控制权的争夺,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另一个比较大的风险就是如果股东之间意见出现分歧,将导致任何提案都很难在董事会通过,公司的决策效率可能会下降。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启迪控股实现营收210亿元,归母净利润7.2亿元;当期现金净增加额为-26亿元;总资产1449亿元,负债1053亿元,负债率74%。
此外,启迪控股除间接控股启迪环境、启迪古汉(000590.SZ)外,还参股了绿盟科技(300369.SZ)、楚江新材(002171.SZ)、昊华科技(600378.SH)、中国船舶(600150.SH)、中国海防(600764.SH)、奇安信(688561.SH)和航发动力(600893.SH)等多家上市公司,参股比例在1%~8%之间。
目前启迪控股的具体股权结构为:百骏投资(由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控制)和清华控股持股皆为30.08%,协信进瀚、合肥建投和鹏康投资分别持有20%、14.84%和5%。百骏投资和清华控股并列为启迪控股第一大股东。
高悬的债务压力
启迪控股层面引入合肥建投后进行增资,启迪环境则欲通过25亿元定增缓解短期债务压力。
11月29日,启迪控股及全体股东分别与合肥市蜀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蜀山城投”)、青岛红景智谷科创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红景智谷”)签署增资协议。
协议显示,启迪控股对合肥建投、蜀山城投、红景智谷增发2.56亿股新股,分别由合肥建投认购0.38亿股、蜀山城投认购0.73亿股、红景智谷认购1.45亿股。
本次增资完成后,清华控股、百骏投资和合肥建投及其一致行动人蜀山城投持股都为22.24%,协信进瀚、红景智谷和鹏康投资持股分别为14.79%、14.79%和3.69%。清华控股、百骏投资和合肥建投方面将并列为启迪控股第一大股东,启迪环境仍为无实控人状态。
12月14日,启迪控股董事长王济武在媒体发文称,“12月1日,启迪控股迎来历史性时刻:合肥建投及其一致行动人蜀山城投通过公开摘牌及增资,成为启迪控股并列第一大股东,青岛国资组成红景智谷基金通过增资成为并列第二大股东。”
同时,启迪环境于12月8日抛出向启迪控股8折定增不超过25亿元的预案。预案显示,启迪控股拟以现金方式一次性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启迪环境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及补充流动资金。
2020年三季度末,启迪环境负债合计27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172亿元,反映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73和0.68。
对于定增25亿偿债补充流动资金后如何进一步化解巨大的负债压力,启迪环境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这首先需要股东方的支持,同时公司也可以通过发永续债等其他方式进行融资。”对方还表示,“公司目前正常经营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是否有继续进行股权融资的准备,启迪环境证券部人士表示:“因为上市公司这边没有接到股东方的通知,所以应该暂时不会。”
此外,与定增预案同时披露的前次募资使用审核报告显示,2017年启迪环境曾定增募资逾45亿元,其中2017~2020年11月末投入项目金额合计逾37亿元。尚有8亿元未投入募投项目,也未归还募资专户。
原来,这8亿元被启迪环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且未按期归还。启迪环境通过将募投项目结项、终止,把该8亿元定增募资作为节余资金用作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上述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将这部分资金用作永久补流,并无不妥,我们的律师事务所、券商等中介机构也对此发表过意见。”
不过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通常情况下,在公司现金流紧张以及运营资金缺口较大时,企业才会将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另一位资本市场人士表示,“募集资金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一般不会产生效益,并不是最好的使用方向。”
声明:家电新闻网http://www.jdnews.cc 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