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资讯市场动态企业之声人物聚焦国际市场科技新讯生活消费品牌畅享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列表

建博会观察|在智能门锁领域,奥比中光为什么要主打真3D结构光技术路线?

时间:2022-06-13 22:30:29   来源:网络整理   责编:互联网

  近日,中国建博会(广州)在广交会展馆开幕,奥比中光携全线真3D刷脸门锁解决方案参展,超过20家采用奥比中光真3D方案的头部锁企也集体亮相,“霸屏”建博会智能门锁展区。

  在本届建博会上,奥比中光带来了超小体积一体化模组U2、人脸视频对讲解决方案U2+Shark 3V、竖版3D结构光刷脸解决方案U2L、人脸识别+智能门铃一体化解决方案U1S+Shark 3、通用3D人脸识别方案U1S+Shark 2F以及人脸智慧通行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创新、功能多样的3D人脸门锁门禁方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体验。

  图注:观众在奥比中光展位上了解真3D刷脸门锁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奥比中光的这几种方案均采用了3D结构光技术。作为行业领先的3D视觉感知技术整体方案提供商,奥比中光在结构光、双目、ToF、激光雷达、工业三维检测等领域都进行了全面布局。在智能门锁领域全线采用3D结构光,奥比中光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与苹果同源,实现超高精度人脸识别

  据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可分为2D人脸识别及3D人脸识别。2D人脸识别通过普通摄像头拍摄2D图像或视频,转化为数字信号,再利用计算机分析匹配。由于技术原理较为简单,2D人脸识别在安全性上存在较多隐患。

  为此,智能门锁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步向3D化升级。3D人脸识别又包括双目和结构光两种方案。其中,双目依靠同一个人脸在两个摄像头中成像不同坐标,根据三角测距原理,可依赖深度信息较少,难以进行密集可靠的3D计算。

  结构光则是通过激光发射端向三维空间投射激光散斑,主动对三维空间进行编码;再将接收的空间编码信息输入到深度引擎芯片,从而计算出深度信息。在技术原理上,结构光可以实现近距离超高精度的3D计算。

  图注:奥比中光在4月举办的发布会上展示结构光超高精度人脸识别技术原理。

  据奥比中光展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奥比中光的3D散斑结构光摄像头可以主动投射出数万个散斑点,实时生成高精度人脸模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项与苹果同源的结构光技术。最准确的3D信息也减轻了算法负担,使得模组整体具备更低的功耗、更强的性能。

  奥比中光通过3D人脸辨识算法与人脸活体检测技术,使得门锁拥有极高的安全性,有效抵御照片、面具以及头模等多种手段的攻击。此前,这些算法通过了银行卡检测中心(BCTC)的权威认证。

  凭借近距离超高精度、金融级安全性和在暗光环境也能秒级识别等特性,奥比中光的真3D结构光方案,逐步成为了智能门锁的升级首选。

  立足长远的安全考量,成为头部锁企之选

  奥比中光在结构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量产经验。公开资料显示,奥比中光的首款3D结构光芯片MX400在2015年就已研发成功,并持续推出MX6000、MX6300、MX6600等芯片产品。同时,奥比中光将高安全性的结构光技术大规模运用在手机解锁、刷脸支付等领域,并积累了百万级量产经验。

  图注:奥比中光现场展出四款结构光深度引擎芯片。

  作为技术方案商,奥比中光必须考虑使门锁产品具备充分的安全性。选择采用与苹果同源的尖端3D散斑结构光路线,再加以金融支付领域百万级的商用经验,无疑能为智能门锁增加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奥比中光在智能门锁领域主打真3D的概念,就是要让3D结构光这一具备更高金融级安全性、更适合门锁场景的3D技术,在业内实现更广范围的普及。让智能门锁不仅能防范当下的安全隐患,还能在更长远的未来持续守护家庭智慧生活。

  随着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多锁企的认可,奥比中光的真3D“朋友圈”也持续扩容。目前,奥比中光已经与超过50家头部锁企实现合作,助力头部锁企实现真3D人脸锁规模化量产。

  图注:奥比中光合锁锁企TCL在建博会上展出3D人脸识别智能锁X7S。

  在本届建博会上,超过20家,搭载奥比中光真3D结构光方案的知名锁企也集体亮相,“霸屏”智能门锁展区,包括德施曼、博世、凯迪仕、TCL、萤石、德盾、因特、品多、安玥、吾爱吾家等头部品牌。

类型:广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声明:家电新闻网http://www.jdnews.cc 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61.8K

Copyright @ 2010-2019 http://www.jdnews.c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115155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