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12日至13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主题被看做是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宣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共同打造绿色宜居的家园,实现人类文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月22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我国提出的“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践方案与价值遵循。
于贵州而言,长久以来进行的绿色实践,即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共存的模式。贵州这片土地,始终充满绿色和包容,人与自然,始终相互融合、和平共处。
这种共融且共荣的模式,让贵州得以山地文化和特色,深度挖掘山地农业,山地旅游业,山地新型城镇化,顺势而行,尊重自然生命,保护自然,也让贵州成就了多个“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一、茂兰自然保护区
黔南州荔波县茂兰喀斯特森林
巍峨壮观的喀斯特峰丛、广袤奇特的原始森林、神奇迷人的水体景观……作为地球北纬25度上唯一一片绿洲,茂兰自然保护区三十多年来一直被完好地呵护着。而它的保护者正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他们临山伴水、崇尚自然,而如今,茂兰也为它的“守护神们”带来了新的财富。依靠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探索和实践,在茂兰保护区内居住的农民从保护资源的最大贡献者变为最直接受益者。
保护区与农村社区和谐共建,超百万元扶持林区村寨,带动林区农家餐饮、向导服务、民族歌舞、民族工艺等产业,助力当地数百人就业增收。
二、梵净山
铜仁梵净山云顶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境内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除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这里还有地球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繁衍着野生植物和动物7154多种,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享有“植物王国生物资源基因库”的美称。还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在地球上的唯一栖息地。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新成员,美丽而神秘的梵净山周边有着7个乡镇22个行政村,现共有居民5692户,21905人。梵净山创新生态福祉发展模式,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依山而生的人得以“靠山吃山”、“爱山护山”,直接带动1000余农户从事旅游服务,1.5万多户贫困户在旅游服务中实现脱贫,。真正意义成为了当地的“金山银山”。 2013年,梵净山成为世界重要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区网成员之一。
三、万峰林
万峰林纳灰村
贵州省兴义万峰林位于兴义城南方向,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万峰林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称誉为"“天下奇观”天下奇观" 。
万峰林景区有6个行政村,不少村民从事保洁、园艺、导游、民宿服务员等旅游业相关工作。万峰林因地制宜,以山做文章,打造旅游品牌发展绿色经济,与大山和峰林相融相生。
四、赤水河
遵义市赤水河黄金水道
赤水河被誉为生态河、美景河、英雄河、美酒河,属于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2021年5月,云贵川三省共同立法保护赤水河,这是中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云贵川三省各相关市、县(区、市)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越来越干净的河水,正用自己的方式回馈两岸。沿岸一些县市的旅游产业,日趋向好,沿岸村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走出了一条让百姓更富,生态更美的全新路径。
五、百里杜鹃
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区
百里杜鹃位于毕节试验区中部,是全国唯一的杜鹃森林公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绵延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鹃林,被誉为“地球彩带,杜鹃王国”。辖4个乡2个管理区共56个村居,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
百里杜鹃景区建设,将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振兴旅游业的基础性工程。提质改造后,累计带动就业岗位558个,其中餐饮业就业岗位126个,民宿及农家乐就业岗位88个,景区工作人员就业岗位132个,临时就业岗位212个。杜鹃花成了“金花”,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声明:家电新闻网http://www.jdnews.cc 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