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退烧后,才知道在线教育对资本的依赖已经如此严重。一级市场投资人关闭K12教育赛道,二级市场股价雪崩,调整、裁员、转型,成为赛道上玩家们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 | 王叁
来源 | FN商业(ID:FN-24H)
去年的在线教育有多火热,如今就有多冰冷。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正式出台,在线教育公司的股价如飞流直下。短短一年的时间,这条曾被预计于2021年底突破5000亿规模的赛道关闭了。
2020年,疫情催热线上经济,在线教育行业被按下“快进键”。高额投资涌入在线教育赛道,头部企业掀起上市热潮,成为当年最受热捧的行业之一。
但进入2021年之后,三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值蒸发了近6000亿美元。仅7月23日,美股收盘时,好未来跌幅高达70.76%,高途跌幅63.26%,新东方跌54.22%。
而更为严峻的是,双减政策中明确表示,“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这就意味着,猿辅导、作业帮、VIPKID等一众未上市的教育独角兽背后,困着一批批无法退出的VC/PE们。
资本退烧后,才知道在线教育对资本的依赖已经如此严重。一级市场投资人关闭K12教育赛道,二级市场股价雪崩,调整、裁员、转型,成为赛道上玩家们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红杉、腾讯、IDG等或“血本无归”
“资本是背后重要的推手,一旦停止输血,会哀嚎一片。”
2020年11月的亚布力论坛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如此点评在线教育市场。他还提到,“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每收一分钱,就要先花掉两块钱。”
彼时,在线教育在疫情之后的高歌猛进中深藏着暗流涌动。仅仅半年之后,俞敏洪的点评得到应验。
从2019年开始在各路资本的疯狂涌入下,在线教育就进入了狂热期。
FN商业(ID:FN-24H)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年,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数量高达111笔,融资总金额达540亿元,超过2016-2019年的融资总和。其中,最大的两位玩家猿辅导和作业帮,加起来的融资额高达380亿元,占了在线教育全年融资总额的7成。
作业帮创始人侯建斌曾坦言:“2020年中,公司账上还有充足的现金,一开始我们只想融资3到5亿美元,但老股东和新投资者的争抢非常激烈,不断有投资人想进来,5亿额度不够了,提到了6.5亿美元。随后又提到了7.5亿美元,最后也只挤进来两家外部投资人。”
今年1月的一档纪录片中,当被问及“在线教育是钱可以烧出用户,烧出护城河,变成一个持久的、万亿级的生意吗?”猿辅导创始人李勇曾表示:“我想不到什么原因是它不能的。”
那钱都烧在哪里了?广告大战。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在2019年的暑假期间,我国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还仅仅是30至40亿元左右。而在2020年,仅跟谁学一家的销售费用就达到58.16亿元,在最高峰的Q3,跟谁学销售费用达到了总收入的114%。
融资入库、烧钱圈地、低价吸引留存、淘汰中小玩家、抢占市场规模、赢家瓜分市场、随意涨价,这是每一个新兴市场难以摆脱的野蛮生长阶段。
烧出了护城河,可城没了。所有的一切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而瞬间终止。
双减《意见》中提到,要求“坚持从严审批机构”,明确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具体而言,“双减”政策落地,意味着所有的企业要将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剥离出原有体系,成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机构,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须要将这类业务直接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这将促使几家头部上市公司在业务和人员做出很大的调整。
“双减”政策明确提到,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这意味着从监管层面关停了未上市教育企业的投资者退出渠道。
整个2020年,资本青睐的正是主要针对学科类培训的K12教育,这是此前教育细分领域中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国内教育独角兽们都被打断了上市的临门一脚。曾经被资本“催熟”的K12在线教育行业,如今正面临着深度洗牌。
仅从去年来看,出手最多的有腾讯投资、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等一线机构。尤其是腾讯投资,参投了国内的K12教育独角兽猿辅导、VIPKID、火花思维、美术宝等,且投资都靠后;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经纬中国、山行资本等相比进入较早,但多轮持续加注。目前退出无望,或将面临“血本无归”。
2018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曾表示,“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做教育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
但是,据高瓴资本5月17日向美国证监会披露的2021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高瓴资本在2021年一季度大手笔减持教育中概股,其中,好未来的405.57万股、一起教育的464.34万股均遭清仓。
在线教育被迫挤入了下个路口,又将何去何从?
加码智慧教育
其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几乎所有在线教育公司都面临收缩业务、裁撤员工的困境。上市公司大批裁员,很多小企业也难免淘汰出局。
据深燃报道,好未来今年1月还有9万多人,到7月14日左右,只剩下大概6.3万人;据AI财经社报道,猿辅导去年巅峰时期的员工规模近8万人,但如今只剩5万余人。
高途、新东方在线、VIPKID等在线教育公司也在裁员的同时缩减招聘规模,大量2021年应届毕业生在社交媒体控诉在线教育企业撕毁三方协议,临时通知应聘者取消入职。
已经入行的从业者面临相似的困局,除了进入全日制学校延续教育梦想,很多人注定要离开这个行业,但同样有人选择留下,留下的人需要尽快思考未来。
科技是教育普惠的路径之一,智能硬件业务可以作为在线教育企业的出路。
据腾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1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趋势洞察报告》,2020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为343亿元,预计2021年扩大至453亿元,而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有望接近1000亿元。
QuestMobile统计,仅在2020年Q1教育硬件行业就完成了56笔投融资。资本市场如此看好教育硬件行业,也是对其后潜在价值的认可。
智能教育硬件市场上,老牌科技巨头已经占领了一极。
比如,早有传闻进入教育领域的字节跳动,通过旗下大力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大力智能学习灯”;深耕AI技术多年的百度推出了小度在家智能屏X8,内置学习课程;腾讯教育推出了“AILA智能作业灯”。
此外,阿里在今年618期间发布40余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搜狗、小米、科大讯飞(002230,股吧)等企业也有教育智能硬件产品。
科技巨头掌控流量和技术,而在线教育企业的优势在于教学资源和数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智能硬件是最快触达C端市场的布局方式,而科技普惠教育行业的终点则是智慧教育。作为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已经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
据网络公开数据,财政部对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建设投入不断提升,预计到2021年教育信息化投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经费投入将超过4000亿元。
智慧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比如在线教研智能化系统,涉及智能测评、智能课堂、学籍管理等环节,通过自研或与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为各学校提供教学系统的服务,将业务拓展至B端市场。
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互联网周刊》近日发布的“2021智慧教育创新排行榜”显示,前五名分别为好未来、平安好学、新东方、松鼠AI和51Talk等教育头部企业。
也就是说,智慧教育已经是头部在线教育企业关注的重点领域。
在线教育企业布局智慧教育的方式分两种,一是自研数字平台,比如高途自研的直播平台、答题系统、批改系统等;另一种是与科技企业合作,比如华为推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已经与VIPKID等在线教育企业达成了合作。
自研显然是更长远的方案,但是需要极高的人才与资金投入,而且周期较长,可以作为长期战略,但不是应对当前困境的最优解。与科技巨头合作,可以将自身在教培方面的经验优势最大化,但缺点在于无法完全掌控主动权。
转战成人教育
有人说:“欲想鸡娃,必先自鸡。”
“双减”政策给“鸡娃”亮起红灯,但被“减”的尚不包括打工人的职场压力。每一位自嘲“躺平”的打工人,都是成人教育普及的土壤。
成人教育这一已经发展成熟的领域,成为在线教育企业转嫁危机的过渡地带。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成人教育行业供需态势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2020年国内成人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1077亿元,已踏入万亿级别。此外,12.5%的年复合增长率体现出行业的高成长性,同时也体现出“生涯教育”与“终身教育”理念在用户端的根植与渗透性。
创业邦发布的《2021成人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则提到,“老职场人”和“新职场人”学习意愿最强。其中,工龄超10年的“老职场人”职场生存危机感最为显著,用户占比约38.4%;其次是3年以内的“新职场人”,占比31.3%。
而在职场人中,基层员工充电意识最强。创业邦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员工主动学习需求较强烈,约占30%;其次是中层员工及尚未进入职场的职前用户,分别占比22.0%和20.9%。并且,企业内训成强职业导向中品类学习高地,弱职业导向学习品类以泛知识付费为主。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成人教育市场投融资总规模达到23.38亿元,平均单笔获投金额和投融资总规模均创历史新高,成人教育行业不断获得资本青睐。
资本“逃离”在线教育之后,来势汹汹的裁员潮势不可挡,但优质人才往往会有较多的选择权,转型成人教育则是出路之一。对于企业而言,自身的应变能力是对抗此次危机的唯一依仗,全盘砍掉K12业务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难以接受,将人才集中到成人教育业务线,是最好的缓冲方式。
2021年年初,作业帮上线成人教育品牌“不凡课堂”;3月,网易有道成立成人教育事业部,字节跳动上线了教师培训的“不倦课堂”。
4月,高途将旗下成人教育业务由“跟谁学”更名为“高途学院”,5月又更名为“高途在线”,实行统一品牌战略。高途成人教育品牌下含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公职类考试、教师考试、出国留学、管理、医疗考试、事业单位等类目,高途在线负责人公开表示,高途将成人教育业务版块定位为新的增长引擎。
7月,好未来将旗下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轻舟留学三大子品牌合并为成人教育品牌”轻舟”,轻舟考研帮同时发布“同舟计划”,提升了考研、留学、语培业务的战略地位。
此外,素质教育也是在线教育的转型方向之一,比如新东方正在加速转型素质教育,各个分校都在尝试。
7月28日,猿辅导宣布布局素质教育,推出中国首个场景化STEAM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此前,猿辅导旗下斑马APP曾推出了美术、写字、编程启蒙等素质教育课程,加速布局素质教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新东方、好未来在苏州市设立的多家公司集体变更了经营范围。其中新增了艺术、体育、科技类培训、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等合规项目。
结语
对在线教育公司来说,目前探索的转型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其一,“双减”政策要从根源上解决校外培训在国家教育体系之外再造一个教育体系、从而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隐患,“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监管重点在于“去产业化”。
虚假宣传、超前超标、乱收费、贩卖焦虑等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细分领域,以成人教育等环节作为转型路径,不能走上以前的老路。
其二,“双减”政策重点打击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虽然目前只涉及K12,但整个在线教育产业短时间内再难重现去年的资本支持力度,多家头部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升了智慧教育、成人教育的战略地位,但需要各自从暴跌、亏损的泥潭中实现自救。
可以预见,短期内,过渡性赛道将会变得非常拥挤。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N商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声明:家电新闻网http://www.jdnews.cc 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