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家居行业来讲,最大的博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背离。在行业还处在围猎用户的时代,企业的核心优势集中在对营销和渠道的理解程度上。随着行业加速洗牌,大家去行业进入了淘汰赛阶段。
在行业加速洗牌的当下,那些也存在了十几年但是没有沉淀的企业都要让出舞台,在国家以环保标准驱动的政策导向里,大家居行业如世界杯一样,进入了淘汰赛阶段。
大家居行业创新最悲催的是不研究行业成功案例,只热衷研究热门企业创始人的演讲观点,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就是成功企业家的演讲,他们的演讲就像多次换了男朋友的女明星口口声称的:“生活会继续、我依然相信爱情”一样,背后的故事只字不提,别听他们瞎嚷嚷,如果他做得好就去研究他是如何做到的。
近期上映的徐峥的电影《我不是药王》与201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都是通过真人真事改编,都是讲病人与药物获得合法性之间的博弈,本质上是情与法的博弈,这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难题,没有结果的选题才能辩论,要不然怎么各执己见呢、似是而非的才叫浪漫,要不然怎么唤起冲动呢、阿猫阿狗都能登台的才叫峰会、要不然怎么会热闹非凡呢,把这个行业喜欢抛头露面的都抓起来,你会发现产值一点没有减少但是客户投诉少了
对于大家居行业来讲,最大的博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背离,理论指导不了实践,因为行业技术门槛太低,科学不如良心好使,行业实践也没必要总结提炼成理论,因为不能创造社会价值,知名企业的操盘经验是有价值的,但是不能公之于众,就像电信的收费陷阱一样,存在大家默认,公开谁的脸上都挂不住。
行业还处在围猎用户的时代,企业核心优势更多集中在对营销和渠道的理解程度上。
山东淄博金狮王陶瓷董事长袁东峰出差住的是五星级酒店,身高1米8,体重95公斤,在洗手间滑倒摔伤了屁股,回来后要求总工艺师姚奇恒必须研发防滑砖,这种基于个人痛点体验的产品发现,非常符合创新原理,结果从研发防滑砖到防滑功能成为产品卖点一做就是三年。
瓷砖表面进行粗糙处理就能够防滑,开始进行的很顺利,防滑度也很容易保证,但是如何防污成为了难题,表面粗糙带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脏的快(易污),打理起来也很麻烦(不易去污),这让选择防滑砖就变成了选责易污不易去污砖,滑倒毕竟是低频事件,但是去污是高频需求,整个一低维打高维,根本推广不出去。
研发防滑砖一个月,研发防滑防污砖两年,防污解决了,产品很受欢迎,尤其是公共空间和医院,公司上下大受鼓舞,决定沿着这条路继续深挖功能延伸,又推出了防滑防污抗菌砖,心想这下医院就更没法拒绝使用这样的砖了,结果医院说,防滑去污就够了,我们医院是细菌多一些,但是我们一天三遍消毒,力度足够。
2017年淄博市搞产能优化升级和环保管控,整个淄博产区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Niki不得已又选择了一家知名度比金狮王大很多的企业供货,虽然对方的价格比金狮王低,但是高端砖的供应,杰克宁肯牺牲业绩也要等着金狮王的产品,这种信任来自于多年的积累,山东人饱受农耕文明的眷顾,在几千年重农抑商的岁月里缺少营销基因的沉淀,但是生产企业在品质的把控上和山东人的品性一样,值得信赖。
山东人长期以来重视生产,轻视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舍得花钱买设备进原料,舍不得花钱做广告建渠道,甚至舍不得花钱建一个像样的产品展示馆,金狮王2015年开业的淄博旗舰店被广东企业称赞为山东终于有了一个广东级别的店面了。
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市场上为什么说山东砖不如广东砖好呢?到底是用户体验的自然反馈呢还是有其他的原因,经过调研和思考我终于弄明白根源在哪里了,山东砖不如广东砖来自于经销商体系的销售话术。不是山东砖不如广东砖,是所有产区的砖都不如广东砖。
我问一个北京广东品牌代理商:“广东砖好还是山东砖好”,他说:“当然是广东砖了,山东砖不行”,我接着问:“那河北砖、东北砖、河南砖呢”,他说:“更不行了,还不如山东砖呢”我听完哈哈大笑,山东人实在,人家说山东砖不好,有的企业就跑到佛山注册一个品牌,也说自己是广东砖,我问一个淄博企业主:“咱们山东砖好还是广东砖好”,他说:“广东砖比山东砖好一些”,我问:“好在哪里”,他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品牌注册在广东,生产还是在淄博”,我说那你的代理商不知道吗?他说代理商都知道,只要消费者不知道就行。
我说东鹏瓷砖在淄博有生产线,广告牌都做得很大、为什么不请媒体报道一下呢,也帮咱们山东砖消除一下市场误解,告诉大家山东砖不比广东砖差,他说这样做不好吧,这就是山东人,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里,山东人的不争习性成为了山东企业做强做大的最大阻力。
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是所有企业的追求,但是创新更多来自于积累,大家居行业热衷于谈论哪种拳法更有威力,而忘了近百年来最成功的拳法是出自于女子防身术的咏春拳,不管哪种套路,把客户服务做好就能够生存,这是基本功,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再追求招式的效率和美感就如虎添翼,很多创始人跨界来到这个行业,上来就要颠覆,颠覆了很多投资机构的三观,到今天为止,以颠覆为使命的行业创业,没有一家成功,一半的责任在资本,不肯像投资其他行业一样“烧钱”,一般责任来自于创业者的急功近利,一个三个月才能泡上的姑娘,你想两天搞定,要不然有高出她期望三倍以上的实力展示,要不然就花掉三个月合理支出10倍的投入,这应该是常识,所以大家看到能够上市的企业都是在行业沉淀了多年的品牌,在行业加速洗牌的当下,那些也存在了十几年但是没有沉淀的企业都要让出舞台,在国家以环保标准驱动的政策导向里,大家居行业如世界杯一样,进入了淘汰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