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资讯市场动态企业之声人物聚焦国际市场科技新讯生活消费品牌畅享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列表

陕西千阳:做强特色产业 带动群众脱贫

时间:2019-05-17 03:03: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编:

  脱贫攻坚,产业增收是关键。陕西省千阳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筑本之策,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产业脱贫的要求,坚持以产业为支撑精准施策,以群众为主导广泛参与,以带动机制为推动促进脱贫,聚焦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打造苹果、奶山羊两大特色产业名县,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出了农业、工业、文化旅游三产共同推动,速度、质量、效益三项共同提升的产业脱贫之路。

  借力绿水青山优势 坚定脱贫方向

  陕西省千阳县被省市功能区规划为限制开发区,水源安全和环境保护责任重大;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也是千阳最大的发展名片。县上坚持用绿色理念和绿色思维,按照绿色“种植、养殖、制造”、绿色“品种、品质、品牌”的“三绿三品”发展要求,在保护绿水青山中开发产业,在开发产业中保护绿水青山,聚力发展苹果、奶畜、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业,走“有机、循环、高效、互联网+”的发展路子。按照“大地美、生态美、产业美、乡村美、文化美”的总体部署,打响生态休闲旅游品牌,通过“旅游+产业、生态、美丽乡村、健康运动”的路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奋力建设“产业强、百姓富、山水秀、人文美”的宝鸡后花园、幸福新千阳。

  在产业脱贫中,县上紧扣绿色崛起、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发展重心,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制定县、镇、村三级产业规划,苹果、奶山羊、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联营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群众摒弃小农思想观念,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养殖模式,实施“果业创强、畜牧升级、特色带动、品牌创建”四大行动,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消除农业产业短小散问题,增强抗风险能力。

  县上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引进苹果、乳品加工、销售、物流等龙头企业, 建成国际一流的苹果分拣贮藏和果汁、冻干、果片、果胶生产线,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走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苹果、奶山羊两大产业品种繁育、技术培训、规模种养到加工观光一体化产业链大致形成,基本走出了现代农业、食品工业、文化旅游三产融合,多轮推动的产业扶贫路子。

  壮大骨干产业实力 夯实脱贫之基

  全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和主攻方向,引进培育海升、华圣、奥能等农业龙头企业38家,推动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38个,家庭农场89户、种养大户380户,建成农业园区36个,成为中国苹果名县、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多个苹果品种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元首,苹果苗木销往国外。在世界奶山羊协会指导下,奶山羊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名种莎能奶山羊良种养殖扩繁基地”,奶羊在全国、种羊在千阳被业内广泛认可。县上大力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电商网上年交易额2.2亿元,辐射带动所有村组,为农民增收注入强大活力,荣获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

  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县上把农户需求、政策扶持、社会帮扶资源物化成具体项目,建立县镇村三级“项目超市”,各方根据能力和需求选择各自脱贫攻坚的参与方案,保证了扶贫力量、资源等要素的高效整合,实现了脱贫需求与扶贫供给的精准对接。针对产业扶贫项目多部门碎片化安排、多头化管理的实际,县上成立产业脱贫办公室,承接各类涉农扶贫资金,安排管理产业扶贫项目,形成“多渠道进水、一根管子送水、一个龙头出水”的产业资金管理机制,每年整合1亿多元产业资金,扶持镇村开展农民增收千万亿工程、“双百行动”等产业发展大会战,每年发展苹果1万亩,奶山羊1万只。

  全县累计实施产业项目315个,发展苹果12万亩,其中现代矮砧苹果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奶山羊存栏7.5万只,建成设施菜、干杂果、特色养殖等“一村一业、数村一品”脱贫产业示范基地25个,村村都有主导产业,户户都有增收项目,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探索产业带贫机制 促进脱贫步伐

  小农经营很难适应市场竞争,而许多贫困家庭又存在发展缺信心、经营缺劳力、作务缺技能、产业缺项目等许多现实问题。千阳县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施策等办法,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合作建园、务工学艺、社区工厂等多种灵活形式,因户施策,一人一策,借助外力推动,把群众因村因户因人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上。帮扶干部牵线新型经营主体,大量吸收安置贫困群众务工,通过参与生产劳动、学习现代作务技能,借力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机械设施、任务技术、营销渠道发展产业,让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脱贫项目,激发群众生产热情。

  县上针对贫困家庭拥有劳力、技术、资金的不同情况,把贫困户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对有能力、有技术、缺资金的“有能户”,提供扶贫资金,帮助使其自主发展产业;第二类:对有能力、无技术、缺资金的“弱能户”,培训技能,指导就业,扶持他们跟着合作社、龙头企业学技术、赚薪金,发展产业;第三类:对无能力、无技术、缺资金的“缺能户”,依托扶贫资金入股集体经济组织,组织他们集体劳动、学习技术,赚取分红和工资,增加收入。在镇村组三级扶贫力量的协调下,通过“项目超市”对接村级需求2424个、个户需求11.26个,让每一户、每一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脱贫渠道和门路。

  全县帮助4900多户贫困户发展设施蔬菜1000多亩,油葵、花椒等种植8350亩,奶山羊、肉牛、中蜂、猪等畜牧养殖达3万多只(头、箱), 培养产业脱贫先进典型200多名,实现了规模产业主力促脱贫,小微产业灵活促增收的产业脱贫发展格局。全县农民收入的60%来源于产业,8077户贫困户通过产业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可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建立集体带贫机制 脱贫不漏一人

  村级组织是基层群众的依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帮扶干部更是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主心骨。县上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意见,筹措2.3亿元扶贫资金支持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股份制果园、养殖场,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特色产业,发展果品贮藏、产品加工、电商营销等一家一户一时办不到或办不好的增收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集体的力量重点帮扶和带动无能力、缺门路、没资金的群众脱贫致富,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各村围绕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带动群众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三变’推动+搭载扶贫”,“支部引领、合作共赢、助推‘三变’改革”,“党建引领+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农民+贫困户”等11个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带动贫困户转观念、学技能、兴产业、促增收。为确保经营安全,杜绝“大锅饭”现象,县上全面落实营销管理主体责任,严防各种风险,确保每一分扶贫资金落地有声。

  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在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户、集体积累、公益风险金分别占70%、20%、10%;脱贫摘帽后全部归村集体,重点发展公益事业和解决新出现的贫困问题,增强村级组织解决贫困问题能力,长期巩固脱贫成效。三年来,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过100万元的村1个、过10万元的村10个。张家塬镇宝丰村集体经济由三年前的34.8元增加到1000万元,快速实现了群众脱贫,集体富裕。

  破解瓶颈深挖穷根 巩固成效不返贫

  一个地区的整体贫困不是简单的天灾人祸,有着固有的大原因,也就是深层次的穷根。山区农业千阳的穷根主要是七山二塬一分川的立地环境、发展较慢的基础设施条件、人高水低的干旱缺水问题、穷守苦熬的守旧思想。为此,县上用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挖穷根”作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强基础、抓扶志、优培训,改善贫困面貌,激发自主脱贫动力,巩固脱贫成效。

  县上全面完成农村进村“最后一公里”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三纵四横七桥”交通网络,完成路网联通、园区道路硬化348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100%,为产业发展夯实了交通基础。实施“五水上塬、七库联调、九大水利园区”工程,完成六大人饮工程,结束了北部旱塬缺水历史,解决了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扭转了怀抱全省最大人工水库却没水浇的亘古难题。县上计划再投资1.2亿元建设北塬四库联通、水沟二塬高抽等4个重大水源项目,力争实现全县人均1亩水浇地的百年梦想。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没能力、没信心、缺技术的问题,县上建立产业扶贫农技服务“110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建成培训阵地10个,教学示范基地30个;创办县镇村“志智双扶”学校,开设《脱贫攻坚大家谈》《我的脱贫故事》《扶贫政策解读》等电视专栏,宣讲典型经验、励志故事,从多个方面解决群众发展产业不想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全县4900多户贫困群众自主发展苹果、奶山羊等主导产业,5000多人通过外出务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销售加工等途径实现稳定增收。三年来,贫困群众自己认领的发展项目分别占到项目总数的36%、59%、64%,全县上下形成了自主脱贫、争先致富的良好氛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发展态势加速形成,群众致富能力显著增强,“我要脱贫”的氛围更加浓厚,为持久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声明:家电新闻网http://www.jdnews.cc 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

61.8K

Copyright @ 2010-2019 http://www.jdnews.c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115155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