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台42寸的电视要6000元呢?”
“这是标价,您若要的话,还有优惠!”
“最低多少?”
“4999,最低了!”
或许每个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砍价经历,买个电视废那么多口舌,稍不慎还会惹一肚子气。其实,在卖场“砍价”已经成了家电零售行业多年来形成的“潜规则”。但近段时间,如果有去过卖场的消费者或许会发现,家电的标价签都换成了新的,如果想优惠,售货员会跟你说现在是明码标价,标多少卖多少。
彩电冰箱标价更实诚
多年来,消费者买家电都已形成习惯———标价只是参考,最终卖价还得看自己的砍价功夫。而按照相关部门现在推行的新的明码实价模式,所有产品的标价即是卖价,消费者无需再还价。
日前,记者去往国美和苏宁等大家电卖场内,体验了一把“明码实价”买家电。在这两大商场内,彩电、冰箱等日常家用电器的标签看似跟之前没两样,但仔细对比价格就不难看出其中的变化。
以彩电为例,52英寸的合资品牌液晶电视,多数“五一”时标价都在3万元以上,而现在却不约而同地变成了1.5万元左右。某品牌的对开门冰箱,去年至今标价都在8000元左右,可实际卖价却在5500元上下,而日前记者看到的标价为5600元。促销员也明确表示,这就是卖价。
不过记者走访时仍然发现,包括空调、厨卫以及一些小家电,还有不少品牌并未实行明码实价。
在卖场,一款打特价的大1P空调,标价为1700元。一名消费者经过跟促销员一轮砍价,后者最终同意向公司申请再少50元。这种现象在厨卫领域同样存在。某国产品牌燃气灶标价1400多元,而上月记者来看时标价还是2300多元。“商场现在要求明码实价,所以我们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标这么高再来打折,你现在看到的价格就是卖价。”尽管促销员这样回答,但面对“能否再优惠些”的询问,她几番犹豫后仍表示:最多还能少200元。
由此看来,虽然各大商家都在推行明码实价,但讨价还价的空间仍然存在。在国美销售三星手提笔记本的销售员陆永浩告诉记者:“明码实价后消费者看到的价格基本上就是实际交易的价格,不过,如果消费者一次性消费很高的话,我们会和总部申请,如果批下来了或许还会有些优惠,不过也优惠不了多少,毕竟现在的价格浮动空间很小很小。”
那么作为消费者是如何看待商家推出的“明码实价”?在接受采访的消费者中,大多数都表示如果促销员称一分钱不便宜,他们随即转身就走了。而促销员也称,他们现在需要向顾客反复解释“明码标价”的规定。但在消费者的印象中,买家电就要讨价还价,哪怕便宜几十元都行,这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个惯例。
一名正打算购买液晶彩电的消费者萧小姐表示:“虽说商家现在明码标价了,但这里面的价格是不是还有水分,如何才能买得心安理得呢?”的确,这个问题是众多消费者心中的结。
声明:家电新闻网http://www.jdnews.cc 刊载此文仅作传播之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